入门
\documentclass{article} %documentclass指定了文档使用的文档类
%在\documentclass和\begin{document}之间的位置称为导言区,可以使用\userpachage调用宏包,以及对文档进行全局设置。
\begin{document}
``Hello world!'' from \LaTeX
\end{document}
2
3
4
5
上面是一份简单的 源码示例。
概述
命令与环境
中命令以反斜杠 \ 开头,对大小写敏感。
字母形式的命令忽略其后的所有连续空格,如果要引入空格,需要在命令后加一对花括号或\ (反斜杠+空格)阻止其忽略空格。
环境的用法为一对命令 \begin 和 \end:
\begin{<environment name>}[<optional arguments>]{<mandatory arguments>}
...
\end{<environment name>}
2
3
文档类和宏包
文档类定义了 生成的文档的性质——文章、书籍、幻灯片等,在源码的开头使用\documentclass来指定文档类。
\documentclass[<options>]{<class-name>}
文档类包括article, report, book, proc, slides, minimal等,在可选参数中可以全局地规定一些排版参数,如字号、纸张大小等。
例如:
\documentclass[11pt,twoside,a4paper]{article}
三个标准文档类可以指定的选项有:
功能 | 选项 | 备注 |
---|---|---|
指定字号 | 10pt, 11pt, 12pt | 默认为10pt |
指定纸张大小 | a4paper, letterpaper, a5paper, b5paper等 | 默认为letterpaper(8.5$\times$11英寸) |
单/双面 | twoside, oneside | article和report默认为oneside,book默认twoside |
单栏/双栏 | onecolumn, twocolumn | 默认单栏 |
横向/纵向 | landscape | 默认纵向 |
\maketitle是否生成单独标题 | titlepage, notitlepage | article默认notitlepage,另外两个相反 |
行间公式左对齐 | fleqn | 默认居中 |
指定草稿/终稿 | draft, final | 草稿模式下,断行不良的地方会在行尾添加黑色方块,默认Final |
调用宏包的方法与调用文档类的方法相似:
\usepackage[<options>]{<package-name>}
\userpackage可以一次性调用多个宏包,例如:
\usepacakge{tabularx, makecell, multirow}
见常用宏包
在操作系统终端内输入texdoc <pkg-name>
可以查阅对应宏包的文档。
常见文件扩展名
扩展名 | 说明 |
---|---|
.sty | 宏包文件,宏包名与文件名一致 |
.cls | 文档类 |
.bib | bibtex参考文献数据库 |
.bst | bibtex参考文献模板 |
.log | 日志文件 |
.aux | 辅助文件,记录交叉引用、目录等 |
.toc | 目录文件 |
.out | 书签记录文件 |
排版
中文排版
目前常用的中文排版的方案是使用ctex宏包,例如:
\documentclass{ctexart} %ctex中对应的文档类分别为ctexart, ctexrep, ctexbook
\begin{document}
中文排版。
\end{document}
2
3
4
字符
空格、换行与分段
在 中,空格和Tab都被视为”空格“,若干连续空白字符会被视为一个空格。
行尾的回车被视为一个空格,连续两个回车会将文字分段(在行尾输入\\可以实现换行,输入\par可以实现分段),多个空行被视为一个空行。
如果遇到自动断行断开了不应该分开的地方,例如人名、图名等,可以用波浪号~连接两个单词。
Fig.~2a \\
Donale~E. Knuth
2
此外,使用\newline可以在文本段落中分行,\newpage和\clearpage可以另起一页。
注释
使用%作为单行注释注释,在之前的例子中以前见过。
多行注释:
特殊字符
# $ % ^ 等字符在中有特殊用途,直接输入无法显示对应符号,如果想输入这些符号,需要使用带反斜线的形式输入:
\# \$ \% \{ \_ \textbackslash %\textbackslash用于输入反斜杠本身
标点符号
引号
单引号用`和'输入,双引号用``和' '输入。
``Buogiorno, la mia principessa!''
省略号
\ldots = \dots
文档
章节和目录
三个标准文档类 article, report和book提供了划分章节的命令:
\chapter{<title>}
\section{...}
\subsection{...}
\subsubsection{...}
\paragraph{...}
\subparagraph{...}
2
3
4
5
6
- article文档类的层级的section, subsection和subsubsection
- report和book文档类的层级为chapter, section和subsection
在中生成目录只需要在合适的地方使用命令 \tableofcontents
文档结构
\appendix %附录,其后改为使用拉丁字母编号,从A开始
\frontmatter %前言,其后的\chapter不编号
\mainmatter %正文,页码为阿拉伯数字,从1开始计数
\backmatter %后记,页码继续正常计数,其后\chapter不编号
2
3
4
给定标题和作者等信息后可以生成简单的标题页:
\title{<title>}
\author{<author>} %用\and隔开多个人名
\date{<date>}
\today %生成当前日期
\maketitle %最后使用该命令生成标题页
2
3
4
5
一个简单的例子:
\title{Test}
\author{Checco1\thanks{E-mail:***@***.com}
\and Ted\thanks{Corresponding author}
\and Louis} %用\and隔开多个人名
\date{\today}%生成当前日期
\maketitle %最后使用该命令生成标题页
2
3
4
5
6
交叉引用
在被引用的地方使用\label{...}
命令,之后在别处使用\ref和\pageref
命令,分别生成交叉引用的编号和页码。
A reference to this subsection
\label{sec:this} looks like:
``see section~\ref{sec:this} on
page~\pageref{sec:this}.''
2
3
4
为了生成正确的交叉引用,一般需要多次编译代码。
脚注和边注
使用\footbote命令可以生成一个脚注,例如:
“一二三四五” \footnote{出自《一二三》}
有些情况下无法生成正确的脚注,见lshort-zh p23
列表
\begin{enumerate}
\item An item.
\begin{enumerate}
\item A nested item. \label{itref}
\item[*] A starred item.
\end{enumerate}
\item Reference(\ref{itref}).
\end{enumerate}
2
3
4
5
6
7
8
引用
神说:
\begin{quote} %quote用于较短的文字
要有光。
\end{quote}
《木兰诗》:
\begin{quotation} %quotation用于较长的文字
万里赴戎机,关山度若飞。
朔气传金柝,寒光照铁衣。
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。
归来见天子,天子坐明堂。
策勋十二转,赏赐百千强。⋯⋯
\end{quotation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表格
一般使用booktabs三线表宏包
% 三线表示例
\begin{table}[!htbp]
\begin{center}
\caption{Notations}
\begin{tabular}{cl}
\toprule
\multicolumn{1}{m{3cm}}{\centering Symbol}
&\multicolumn{1}{m{8cm}}{\centering Definition}\\
\midrule
$A$&the first one\\
$b$&the second one\\
$\alpha$ &the last one\\
\bottomrule
\end{tabular}\label{tb:notation}
\end{center}
\end{table}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图片
\begin{figure}[htbp]
\centering
\includegraphics[width=.6\textwidth]{water.png}
\caption{The result of Model 2}\label{fig:result}
\end{figure}
2
3
4
5